學會調適與創新 使自己不可取代

本榮(桃縣中壢/大學教師) |2010.03.22
766觀看次
字級

媒體報導,北京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在《天下雜誌》主辦的「華人高教新視界」層峰論壇表示,猶太家庭的父母會問孩子「今天問老師什麼問題?」而中國父母則問「今天的考試考幾分?」,如果沒有考一百分,父母並不是關心那裡不懂或沒學會,反而是責備為何沒考滿分,在學習的過程欠缺主動提問精神,是華人的民族習性,但是不符合培養創新的能力和精神。

這種現象在台灣家庭也十分常見,甚至有差一分打一下的父母;以前求學時,國中老師也曾如此對待我們,成為不愉快經驗,但如今的教育仍是考試和分數的代名詞,多數學生還是領略不到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喜悅。

美國早已揭櫫二十一世紀技能包括創意、創新、創業、解決問題、溝通、協同合作等能力,與批判性思考,但哈佛大學去年的一項學生學習成效調查發現,只有不到三成的學生,抓到教授在那門課想傳達的「核心概念」,即使是聰明又會考試的全美資優生,也不會問好問題,習慣被動學習,導致學習成效不佳。

因此,筆者常告訴學生:「你可以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是什麼,但是你不能不會問問題。」會問重點問題,表示對一件事情的掌握,才能將內容消化,作出正確決策。

佛里曼在著作《世界是平的》中提到「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想,如何讓自己變成『碰不得的人』」,他還提到這種人有「很特殊、很專業、很懂得深耕,及很會調適」四大類,在抹平的世界裡,我們要具有不可被取代性,因此我們要無時不刻替自己加值,也就是提升創新能力。

也要懂得「學會怎麼學」,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五項修練》的故事《比狼學得快》,描述羊總是逃脫不被狼吃的命運,但有一隻小羊仔細觀察,勇於提出問題,終於找到方法,成功防堵狼的侵襲,打破宿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羊可以直接跟狼學習,而且可比狼更懂得變通和調適,才能找到出路。

當父母和老師的我們,必須意識到「如何教」比「教什麼」重要,因為當孩子面對世界的挑戰時,工作汰換愈來愈快,創新也愈來愈快,唯有教會他們懂得調適與創新,才能洞燭機先,成為不可取代的人。

本榮(桃縣中壢/大學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