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娘家手足們團聚的藉口逐漸增加,原來,人至中年後更能珍惜愈來愈難得的家族大團圓,因此大家都會把握每一次的相聚,茶餘飯後的愜意閒聊彌足珍貴,相互揭瘡疤似地挖掘童年往事是我們樂此不疲的歡樂時光。
把握每一回合的手足記憶挑戰賽,不計輸贏無分長幼,就看誰的腦袋瓜子最靈光,往日酸甜苦辣再度重現,手足們的感情也愈來愈深厚,回娘家不只是當女兒賊的大包小包禮尚往來,更是為了童年往事的回憶錄大播放。
每次的回憶,吃是最常提起的話題,只因物質匱乏,小時候的吃食是現代年輕人想像不到的困窘。平常日子各有所忙,田裡的農事、四合院的諸多繁瑣家事、還有學校課業,一天三餐正常溫飽就是莫大幸福,根本沒指望零食可以從天而降,下雨天就糟了,放長假也糟糕,那兒也去不成,只能關在房裡的大通舖活動,活潑好動的年紀,閒極無聊就會肚子餓,總得變點花樣塞塞嘴巴,才不管什麼美味或甜鹹,只要可以下肚的全部來者不拒。
田裡大黃豆收成,一大罐鹽巴炒豆子,就是眾多手足的零嘴,下雨天在大通舖玩鬧嬉戲,餓了就抓一把豆子祭五臟廟,渴了就到廚房灌白開水,什麼比手畫腳、躲貓貓、一二三木頭人、成語接龍、故事笑話、扮家家酒全玩膩了,各取一把豆子,就在大通舖上玩起打彈珠豆子的遊戲,或學大人罰酒拳,通舖上下零零落落的豆子並沒浪費掉,一粒粒都進了無底洞的肚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