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戎翔感受家屬的冤,學習法律持續奉獻。記者李祖翔攝
從事社福志願服務的義工,可以看見服務對象的「悲情」與「光明」,進而珍惜原有生活,並且為生活打氣,但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的義工卻不一樣,自服務業退休的義工李戎翔說:「參與訴訟陪伴後,我常為他們感到『很冤』。」
正是感受到被害人的「冤」,以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辛酸,才加深義工為被害人及家屬重建生活的動力,不少受過義工陪伴的被害人及家屬,在走出陰霾後,也加入服務行列,提供同病相憐的被害者家屬具體的法律諮詢與心靈慰藉。
李戎翔在參與的案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台北分會撥給他們與大學生重大車禍相關的個案,一次是淡江大學女學生外出打籃球遭輾斃,還有一次是大葉大學學生在上學途中發生車禍;他一路訪視、陪伴打官司,到老父母「認命」,感觸很深。
犯保義工所以任期久,是因為要讓案家徹底解除傷痛,所以心理輔導、法律常識的能力都是慢慢累積的。李戎翔現在除了文字處理、收發等雜務,遇到詢問的法律問題太難,還要請教律師。不只忙,時時刻刻都要學習。
李戎翔說,遭逢巨變的家屬普遍無法對應,他們也不相信社會上有人能發給慰問金;對法律認識不足、不知道求助管道,是受創者的通病,受重創的人更加明顯。為了幫助更多家屬度過漫長而痛苦的訴訟程序,李戎翔將邁入第四年的義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