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分布全台,各地地檢署都有設置,自去年八月一日擴大保護對象後,組長從一人增至兩人,總會業務企畫組長林仁德表示,去年一年的總案件數有兩千五百九十件,提供服務的人次高達七萬,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就靠流動性極小的義工協助。創造出讓義工成為社福專家的「奇觀」。
舉凡服務重大傷害、身心靈創傷或精神障礙的對象,都只能讓社工接觸,這幾年卻有讓義工專業化的趨勢,犯保協會也在嘗試,讓義工經過特訓,可以直接提供法律諮詢與心理輔導。
犯保協會的義工培訓很紮實,多與法律相關,例如志願服務法、犯罪被害人保護法、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民法、刑法、訴訟程序等。
犯保義工必須了解「被害人對權利受害提出救濟的方法及程序」,在陪伴出庭時可以提供相關法律諮詢與程序解釋,所以還得學會溝通技巧,輔導受重傷的被害人及撫慰家屬。此外,還有尋找社會資源、悲傷輔導和關懷訪視等,犯保義工需要帶領被害人「重建生活」,加以紀錄並且提供政府施政參考,任期為三年。
提供法律和重建生活,是犯保義工兩個比較重的工作內容,但本身還須處理被害人或其他義工審核的行政業務、協助舉辦活動,偶爾要協助對象做緊急生理、心理醫療與安置,懂得向政府申請補償、社會救助及民事求償,或申請社福補助,也許還需要協助調查犯罪行為人依法應負的賠償。
因此,犯保義工人人都算得上是「專家等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