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吳敦義在立委質詢時表示,將要用強烈企圖心和決心,把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五以下,否則辭職負責。
其實類似的搶救失業數據口號也曾上演,但時限一到往往落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統計口水中,而且,掌控行政資源的政府,要用人為方式壓低失業率、人數也非難事,把數字當成失業問題的成敗標準,只是建樹不見林的官話。
此外,相信人民及失業者會問為何是百分之五,難道官員不能用更高標準自我要求?關注台灣就業的學者也指出,觀察國內外經濟,失業率會在某一數字上起伏,將會成為常態,所以,政府對失業問題,應該用更廣的視野擬定政策,才是真正的負責。
如目前貧富差距愈來愈惡化,要如何縮小,炒翻天的高房價,要如何抑制,兩岸的經貿交流,會不會增加失業人口和社會階層更對立,這些都和失業率會形成一定的關聯,更影響民心的感受,假如這些都沒有具體作為,那光是失業率壓到百分之五以下,又有何意義?
張叔田(北縣新莊/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