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南投縣一名女嬰出生後三月個起,喝牛奶就喘吁吁,哭不久,雙手、嘴唇發紫,經醫院檢查才發現女嬰肺靜脈錯接至右心房,血液未流回左心室反而流到右心室,造成心臟慢性缺血、缺氧,具高度致命性,經血管繞道手術,才挽回健康。
家人發現這名六個月大女嬰,睡覺時經常胸部劇烈起伏,有時呼吸急促,後來嚴重到稍一用力就會手腳指甲發紫、嘴唇發黑,但心臟並未出現雜音,當地診所醫師察覺不對勁,建議到大醫院就醫。
台中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先天性心臟病科主任陳豐霖表示,女嬰到院檢查證實罹患罕見的「肺靜脈回流異常」,這是一種不易察覺的先天性心臟病,致命率高達八成。
陳豐霖指出,正常人帶有氧氣的血液應從肺靜脈接到左心房,再流入左心室,然後把含氧血帶到全身。這名女嬰,肺靜脈卻錯接到右心房,造成左心血流不足,一旦出現低血流、低血壓,就容易造成休克致命,也因全身血氧濃度不足,隨時可能缺氧而死。
負責手術的心臟外科醫師郭樹民說,約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先天性心臟病童,完全沒有心臟雜音表徵;百分之八十二的先天性心臟病童,自生產到離開嬰兒室返家仍未被發現。透過超音波能早期診斷,且手術治癒率高達九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