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台中縣一名六十八歲李姓婦人,因肥胖導致下肢靜脈血栓,阻塞通往肺部的動脈,注射顯影劑後,竟然發現左肺已失去功能,恐會造成心臟衰竭死亡,經微導管技術從鼠蹊處直達病灶處,注射血栓溶劑後,一周內就健康返家。
台中縣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炳賢表示,這位婦人是八個孩子的媽,自從生產後就一路發福,身高雖然只有一百四十五公分,體重卻有八十五公斤,因為過胖的關係,不僅有三高問題,一活動就氣喘吁吁,心臟舒張功能不佳,去年底曾到醫院檢查,懷疑是肺脈栓塞造成缺氧,但超音波與心電圖又找不出異狀。
今年初婦人因呼吸困難掛急診,醫師警覺她雙唇偏暗、指甲發紺,安排高階64切電腦斷層,發現她通往左肺的動脈完全塞住,注射顯影劑後,發現左肺整個發黑,代表血液無法進行氧合,還會回衝心臟,造成心室肥大壞死,嚴重的話可能猝死。
黃炳賢說,婦人肺部的栓塞來自於下肢(雙腿)靜脈栓塞,血栓塊隨著血管流到肺部,進而阻塞肺動脈。
他透過微導管技術,從患者鼠蹊處將微導管深入肺動脈患處,直接注射血栓溶解劑,快速消除肺部栓塞,由於傷口小,婦人留院一周後就出院。
黃炳賢說,肺栓塞的病人會感覺心悸、呼吸困難、胸痛、咳嗽或咳血,嚴重者甚至會休克死亡,這種疾病大部分發生在肥胖、心血管疾病、臥床、大手術後、靜脈曲張、服用避孕藥等的民眾。過去,也有如長時間搭飛機、打麻將久坐的民眾猝死於這種病症的例子,又稱為「經濟艙症候群」。
黃炳賢提醒搭乘長程交通工具、或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的人,要多起來走動,或在座位上盡量伸展背部和腿部肌肉,保持血液循環的暢通;平時就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保持理想體重、多攝取水份,避免含酒精飲品或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更是預防疾病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