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可以當「礦泉水」來賣嗎?這是真的嗎?
自來水生飲在日本已不稀奇,然而,說到把自來水裝進五百CC的寶特瓶,售價一百日圓(約台幣三十六元,圖/取自網路),與進口礦泉水平起平坐,除非對自來水的品質自信十足,誰也不敢輕易嘗試。
大阪市長平松邦夫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拿出大阪市「自產」的自來水待客,指著桌上裝在寶特瓶裡的水說:「別客氣,這是我們自來水廠自產的清水,請享用!」
自來水 媲美礦泉水
粉紅色的外包裝,寫的商品名稱是「Honmaya!」(殏淝殌湴)。這是大阪俚語,意指「這是真的嗎」,拿來當作大阪自來水的商標。平松表示,瓶裝水的成分與水龍頭流出的水完全相同,只因為要保存久一點,才多加殺菌手續。
據說,大阪市自來水局推出這項新產品時,曾找來五百名市民蒙面喝「大阪自來水」與「進口礦泉水」。結果,竟有百分之四十三的民眾選擇大阪自來水,百分之三十九選礦泉水。他們摘下面罩看結果時,幾乎全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說:「Honmaya!」這個大阪水的新品牌就這樣誕生了。
平松自負地說,大阪是一座海川環繞的「水上都市」,對水資源相當重視。他笑稱大阪的水來自琵琶湖,曾是高度汙染的內陸湖,現在卻可製成比礦泉水還好喝的清水,這點最令大阪市民引以為傲。
發展工業 忽視環保
大阪的自來水從琵琶湖經由淀川,引進五十公頃大的地下水庫,經過粒活性碳與臭氧的「高度淨水處理設施」處理。為了讓環境恢復,大阪市累積百年的淨水技術,讓市民只要扭開水龍頭,就可喝到有「礦泉水品質」的自來水。
日本與用水有關的企業幾乎都集中在大阪,包括製造濾水膜、送水用的幫浦(泵)、輸水用的鋼管等業者,造就了大阪市處理水的專長。去年六月,缺水的新加坡舉辦「新加坡國際水EXPO」大會,大阪市設攤把三千瓶「Honmaya!」水送給民眾,這些人都大吃一驚。
大阪府國際交流課長上山英明指出,二戰後,大阪為了振興經濟,大力發展工業,但卻忽視了環境保護,河流受到嚴重汙染,基本上還是延續西方國家「先發展後保護」的老路,沒有汲取其教訓。
道路設施 逐水而建
後來,環境汙染對生活的影響愈來愈大,民眾開始走上街頭抗議,和政府抗爭了近十年。上山表示,如果沒有一九七○年大阪世界博覽會的召開,大阪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啟動環境治理工程。
當時在籌備大阪世博會的過程中,為了維持水系統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大阪的城市規畫將其巧妙融入交通建設的擴張之中,交通線沿著河流展開,「鐵路和高速公路多為高架橋,橋下就是綿延的河流」。
除了不破壞河流原有路徑,還採取多種方式解決此前發展中遺留的水汙染問題,官方解決生活排汙問題,企業解決工業排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