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生畫集》是弘一法師(一八八○~一九四二)和豐子愷(一八九八~一九七五)師生二人「以畫說法」的善巧方便之作,共六冊達四百五十幅字畫。由豐子愷繪圖,弘一法師親題詩文(第一、二集),及當代的書法名家葉恭綽、朱幼蘭、虞愚等的題詩。
畫集中有馬一浮、李圓淨等的序文,大師們用筆、用墨、字體結構和風格各異,使畫集內容更為豐富。畫集中的圖及詩文是以藝術做方便,人道主義為宗趣,為弘一法師悉力以赴之文字般若。
豐子愷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漫畫家,也是散文家和佛教徒,其漫畫均為單幅作品,以毛筆為媒材,內容有別於一般的諷刺畫。
其畫風簡單、純樸、溫厚、寧靜、柔和,別具一格,讀來極富意趣,被譽為「中國漫畫之父」。
豐子愷以文人背景所創作之漫畫,除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之外,還極具個人風格,被譽為「子愷畫派」。
其漫畫作品一如其散文,他以水墨所表現的畫介於漫畫和國畫之間,風格特殊;他以一位文學家、藝術家和佛教徒的慈悲仁厚心所繪作的《護生畫集》,雅俗共賞,畫風率真自然、構圖簡潔,線條流暢,即使不識字的讀者都能明白其意;且漫畫的內容層次豐富,具有深厚的人文關懷、濃厚的文學色彩和教化特色。
《護生畫集》蘊含最深刻的是哲理和佛理,除此以外的藝文表現包括了詩、文、書、畫等幾種意境。此畫集被譽為藝術精品,對成人和兒童均展現出不同的意涵與藝術境界。
畫集流布之後,被譯為多種外國文字,對佛教界和社會大眾造成廣大影響,許多人因此素食。
馬一浮先生在《護生畫集》的序中說:「假善巧而寄其惻怛,將馮茲慈力消彼獷心,可謂緣起無礙以畫說法者矣!」
《護生畫集》所說的法即「護生」。其「護生」的宗趣強調的是「護心」,即「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世。」這是弘一法師和豐子愷師徒創作護生畫的主要目的。
廣洽法師在第六集的序中說:「弘一法師曾言『此畫集為通俗之藝術品,應以優美柔和之情調,令閱者生起淒涼悲憫之感想,乃可不失藝術之價值。』酘酘『發願流布護生畫集,蓋以藝術做方便,人道主義為宗趣』酘酘由此可見,護生畫集自發端即為大師悉力以赴之文字般若。又自謂係其書寫最後之紀念。其悲心無量、德澤無邊而其尊師重道之精誠,更為近世所罕覯。」
豐子愷是五四文學革命、抗日、國共之爭,以及文革等動亂時代中一位多才多藝的文人,他集畫家、文學家、美術家及音樂教育家於一身。師承於弘一法師,佛教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護生畫集》可以說是豐子愷佛教思想的代表作。
一九二八年起豐子愷與弘一法師合作《護生畫集》(初集),共五十幅字畫,恭祝弘一法師五十歲生日。此後展開長達四十六年的創作,共繪作護生畫六集至弘一法師百歲冥誕。
《護生畫集》可以說是弘一法師和豐子愷「以畫說法」的佛教勸善之作,但卻大異於一般勸善之書,其圖文並茂且格調高雅,在文學和藝術上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成為人們愛不釋手的藝術精品。
自一九二九年問世以來,除了在護生戒殺長養慈悲心方面,發揮莫大功效,讓許多人因此開始食素,在美術教育上也成為典範之作,對後世發揮持續的影響。
所以《護生畫集》可說是弘一法師和豐子愷遺愛人間的佛教藝術珍貴的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