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極力推動的「台灣有品運動」,早在四十多年前,佛光山叢林學院的創辦人星雲大師已具體落實。大師除了重視佛學教育,亦關切學生的思想教育、人格教育與生活教育的養成,以四大菩薩的精神,擬為學生效仿的標竿,培養學生慈悲喜捨、集體創作、尊重包容、知足惜福與樂觀進取的人生觀。
每天早齋後,叢林學院學生完成簡單的打掃,七點五十分,隱約聽到東、西山的男女眾學部之間,傳來一陣呼應的上課預備鐘響,準備第一堂課的開始。
隨著時代脈動,叢林學院自二○○八年九月起,將原有的四年學制改成三年,並依佛光山四大宗旨,設「弘法行政系」、「寺務管理系」、「佛教應用系」三科系,開辦與事業單位相關的專科課程,依學習狀況,分有初、中、高等三級課程,讓學生畢業後,能立即與佛光山的弘法體系接軌。
第一年為專修班,新生必須在這一年打穩佛學基礎,所以課程內容除了語文及電腦外,並安排佛法概論、經論導讀、佛教史、宗門思想、大師著作選讀、學佛行儀、五堂功課、佛教文選等佛學課程;一年後,同學可依性向及興趣開始選系,學習成為佛教界的專業弘法人才,以擔負不同性質的弘法工作。
叢林學院四十多年的辦學歷史,解門有完整一貫的佛學教育課程,師資陣容也是一大特色,聘請的都是國內外教界大德,以及具有佛學博、碩士學位的專家學者蒞院授課。此外,創辦人曾勉勵佛學院的學生,生活要嚴謹,思想要開放,除了既定課程,學院還會安排學生參與各種專題講演,讓同學與世界接軌,突破一成不變的思考模式,找到學習的目標。
學院講求解行並重,因此在行門課程中,除了每天的出坡作務、早晚課誦之外,亦舉辦許多修持活動,如每半月的誦戒布薩、每學期的禪七、淨七、抄經七、不定期拜懺、行腳托缽、法會實習、寺院參訪、梵唄比賽等;而為了提升實務、行政等經驗,讓同學自己規畫各種活動,如藝術創作比賽、人間音緣歌唱比賽、叢林運動會、叢林獅子吼布教比賽等院內活動;還有短期出家修道會、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大專心靈成長營等給一般社會青年參加的活動。
除此之外,學生也參與常住許多活動,如佛光山萬緣水陸法會、三皈五戒戒會、菩薩戒戒會、每月的大悲懺法會,讓同學學習做事的方法與態度,運用課堂所學,解決工作遇到的境界及困難,開發每個人的智慧與潛能;亦冀望同學從中體悟人生的真義和價值,將所學貢獻及回饋社會。
學院改制後,許多學生表示,更能掌握將來在弘法上的方向,也更能有效學習,為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
歡迎身心健全、無不良嗜好,十八至三十五歲以內、高中職畢業以上未婚男、女青年,加入我們學習的行列,簡章及報名表請至http://tsunglin.fgs.org.tw或向佛光山各殿堂及各別分院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