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陰曆己丑年除夕,俗稱過年,意謂舊歲至此夕而除,明旦換新歲。傳統習俗,是一個忙碌而豐富,疲累卻興奮;回首雖或不堪,前瞻尚有希望的日子。
儘管我們實施陽曆已近百年,但這個被稱為春節的日子,是國人心目中真正的過年,是一年中,最重要,最大的節日。在傳統社會,人們在除夕,必當對已逝去的一年,有些欣喜,有些依戀,有些懊悔,有些滿足;回顧行止,檢討得失,無益之舉戒除,有益之事勵進,未來不重犯舊過錯,霉運隨己丑年而逝,開創新的路徑,迎接豐收的庚寅年。
時代雖然推移,願望並未變易,值此時序遞嬗的轉捩點,謹提出幾點希望,與讀者諸君共送舊時光之消逝,同迎新歲月之到來。
一、體察文化真義:陰曆過年的歷史深厚久長;過年的活動節目如辭年、圍爐、守歲、拜年、製年糕、貼春聯、掃屋宇、送年禮、分壓歲錢,都蘊含深義,或喚醒我們勿忘祖宗創業之艱難;或則圍爐團聚,樂享親情之溫暖;或則分享吉兆,克盡對人群之關懷;或則笑談待旦,檢討過去策進將來;或則彰顯文化之精緻豐厚,以文字圖像呼喚新春之到來。繁文縟節雖可刪簡,內蘊深意不可忘懷。
二、創新活動內容:國人在以往貧窮時代,缺少休閒生活的經驗,吃、喝、賭,居於多數。而今要以多元的方式,有的促進健康,有的增廣知識,有的精練技藝,有的陶冶性情,有的聯絡友誼,有的敦睦親鄰,有的推己及人,有的維護生態,務求這長長的假期,富有人生再創造的意義。
三、生活純潔簡樸:單單追求物質欲望的滿足,使人粗卑庸俗;純潔簡樸的生活,使人剛強、高尚、節制,遠離貪婪與罪惡。不漠視不幸的人,以尊敬的態度對待弱者。行有餘力用以助人,不單受助者得到好處,自己也因而感到平安、喜樂,自覺有用。
四、力求和諧實踐公道:科技雖然進步,人性卻遭阻障;思維貧乏褊狹,能力的限制消除,要明白自己能力的限制,消除自我偏執成見,勿讓理性為情緒淹沒,充滿歧視,敵視他人。要學習尊重多元,寬容異己,以開闊襟懷,欣賞他人的優點長處,建立和諧公道的社會。
五、增進人文素養:近年來社會上普遍的風氣,重視財富與權利的追求,取代了人文精神的提升。人文精神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對自我的尊重,對社會的關懷,對自己民族文化的承襲與精進,對他民族文化的欣賞與接受,由而培養出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建立崇高的人格。
勤謹勞作,積極進取以謀「生耕致富」的己丑年已經過去,開拓前程,發揚「威德福海」的庚寅年,正等待我們邁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