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曾到大悲殿當義工,有個老伯伯看到牆面上高掛的「自覺教育」墨筆字帖,問我:「什麼是自覺教育呢?」當下不加思索地說:就是自我覺察、自我探究的教育方式。
「自覺」是修學佛法的一個重點,星雲大師在書中說過,「自覺」是一種自我教育。一般所謂「自我教育」是自我要求、自我學習、充實、不依賴別人等,但佛教的自我教育很特別,比如懺悔、認錯、反省、禪思、自我觀照等,這些可說都是「自覺」的法門,是佛門必修的功課。
以自己為例,在自我觀照上,我覺察到人我互動中,只要遇到一件小事,我就有好多好多的起心動念,覺得好累、好辛苦!好想凡事不分別、不思惟,簡簡單單的生活。
記得進學院不久,永本法師勸勉我們:進了學院,凡事要不計較、不批評、不抱怨。在面對人事物種種境界時,要直心對待,以大師說的「你大我小」、「你樂我苦」、「你對我錯」等處世哲學為圭臬。
「行佛」是指依照佛陀的教法實踐奉行,學佛之人稱為「行者」,即是奉行佛法的人。佛弟子修持的準則有:慈悲喜捨、救苦救難、奉獻服務、尊重包容、與人為善、忍耐接受、同體共生、佛化人間等。有些標準看起來很高,要完全做到好像不太可能;不過有些準則,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實行一些、做一些,慢慢就會發現,自己已不像以往那麼愛生氣,包容多了一點;遇見不如意的事,想法、觀念也多了「轉彎」的去路。
從「自覺」中,好好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認真學習,填補自己的不足;從「行佛」中,以佛陀為榜樣,努力向善,提升生命。期許自己,能做一個真正「自覺」與「行佛」的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