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台北國際書展今天落幕,一連六天的書展多達五十八國參展,創下歷史紀錄;共襄盛舉的國內外出版社也多達八百八十三家,攤位數為一千八百零三個,都證明了台灣出版事業的蓬勃。
今年書展呈現了豐富與多元的樣貌,也讓人看到了用心與創新,值得稱道;但在眾多優點中,我們仍要提出一些問題,供更長遠的未來思考。
既然是國際書展就應該成為多元文化溝通的平台,具備國際交流、出版專業,與閱讀生活的多功能的角色。在「國際交流」中版權交易是極重要的一環,但是台灣國際書展在這部分反有弱化的趨勢,今年的三個館,只有一館在第一天有版權交易的限制,反讓名為「國際」的書展成為清倉大拍賣。
以世界知名的法蘭克福書展為例,為來自世界各國的出版商、代理商及圖書館人員提供一個洽談版權交易、出版業務及展書訂書的場所;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近三十萬人前來參觀;參展商中有三分之二來自國外,因此也有著圖書界的「奧運會」之稱;每年書展期間都要舉辦世界版權經理大會,可謂是版權界的高峰會議。倫敦、北京、莫斯科、開羅、布宜諾斯艾利斯、波隆那,全世界所有新成立的書展都以法蘭克福書展的方式為圭臬。
台北國際書展版權交易功能的弱化,讓書展的層次降低,成了一個商業化的大賣埸,徒具國際之名,而無其實。
閱讀是沒有國界的心靈旅行,知識吸收是超越疆域的思想飛翔;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之下,書籍成為最佳的載體。所以書展的第二個功能,是和讀者共同開展新的「閱讀生活」,讓書展成為每年一度,鼓舞全民閱讀熱情、提升閱讀層次、開展閱讀可能的活動。所以好的書展應是社會優美心靈與思想的呈現場所,將有力量的文字組成文章,由有生命的文章組成書佚,由有內涵的書冊建構出書展中真善美的動人氛圍,讓愛書人徉徜其間,知性與感性皆受到洗滌蘊藉。
所以書展應該是淨土,讓人的心靈在其中豐腴華美;是肩膀,站在書上眺望,得見豐美的沃野。武俠、偵探、科幻、漫畫等,自有其格局與地位;經營趨勢、健康理財、旅遊食譜等實用性書籍,也有其在書展中必備的位置。但是今年書展中,動漫二館人為之瘋的情況令人有些憂心,如果我們的下一代都看動漫,如何得以藉由閱讀塑造心靈、培養器識?熱鬧,不代表生命力;深度,才是國際書展的真義。
今年書展最引人注意的是數位出版主題館。近年來減碳浪潮席捲全球,知識經濟找到新出路,書展可以看到電子書時代的來臨,經由線上閱讀,一台電腦就能成為藏書豐富的個人藏書庫,不過紙本書的閱讀質感,與書直接接觸的觸感,仍然是電子書還不敵紙本書的原因。
全民共創閱讀風潮,是知識經濟時代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作為,全球都在提升軟實力的今天,大家一起來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