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琛綜合外電報導】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近日典藏日本南北朝時代夢窗疏石國師,傳法給其弟子絕海中津法師的袈裟。京都國立博物館山川曉主任表示,該袈裟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是國師傳法的重要證物,也顯示七百年前,日本禪宗文化盛行。
西元一三一八年,夢窗疏石禪師創建草庵(吸江寺前身)。絕海中津法師繼承夢窗疏石禪師,成為吸江寺第三任住持,並接受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皈依,擔任相國寺等寺院住持。
去年四月,高知市吸江寺住持小林玄徹法師,在儲藏室發現裝在木箱的袈裟,箱蓋上用紅筆標示「從夢窗國師至絕海國師傳衣吸江寺」。袈裟長約一百一十公分,寬約四百四十公分,是淺奶色的綾羅織和藏青色的斜紋織組合,整體圖案呈梯字型。
日本在鐮倉時代(一一九二至一三三三年),正式建立禪宗,有臨濟宗、曹洞宗、黃檗宗三派。南北朝及室町時代(西元一三三三至一六○○年),戰亂頻繁,社會動盪,一些宗派漸趨示微,但臨濟宗和曹洞宗卻發展興盛。
南北朝時代,夢窗疏石禪師是宇多天皇的九世孫,自幼喪母,出家後,遍求各地著名禪師,在萬壽寺從高峰禪師傳受心印,創立京都天龍寺和相國寺等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