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一年後在政治上遭逢挫敗、民調下盪谷底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於發表國情咨文前夕接受媒體訪問,說了一句內心的話:「寧做一任好總統,也不願當兩任平庸的總統。」他認為執政團隊的職責不是拚連任,而是解決問題、協助民眾。歐巴馬所面對的問題正是馬英九同樣的問題,歐巴馬看到了問題,不知馬英九看到沒有。
歐巴馬拚全力推動健保改革,卻遭到強烈質疑,許多生活困難的人根本就繳不起醫療保險費,民眾認為歐巴馬不是一個親切、熱心的人,他過於保護自己,只相信幾個親信。他上任之後,民主黨接連失去紐澤西州和維吉尼亞州的州長寶座,跟著麻州參議員的寶座又被共和黨搶去了。這時歐巴馬才驚覺是施政把民主黨拖垮的。
馬英九的問題一模一樣,他埋著頭推動政策,包括兩岸關係不斷的向前挺進,執意執行美國牛肉進口政策,強力在立法院讓「地方制度法」過關。但是縣市長選舉,國民黨選得灰頭土臉,台東縣、台中縣、桃園縣三個地方的立委補選全軍覆沒。然而馬英九還沒有警覺是施政出了問題,依然只相信幾個親信,還繼續拚打下一波的立委補選。
歐巴馬和馬英九的民調一樣都下探谷底,兩人都認為民調不值一哂,歐巴馬說:「當你的民調數字下降,你變成白痴;當你的民調數字上升,又變成天才。」馬英九也說過,民調僅供施政參考,顯然不以為意。民調固然不能完全代表事實,但至少反映了民意,否則為什麼選舉會落敗?在選舉敗陣之後,兩人也都清楚,「是因為決策與民意脫節」。
論者以為,歐巴馬的健保政策都還好,只要多溝通應該可以獲得支持,真正的問題是出在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的失業率如果不解決,人民無法相信歐巴馬能夠把社會帶向一個更美好的境地。馬英九的問題亦復如是,高達五點八的失業率實是台灣社會的隱憂。民眾工作無著,生計受到影響,政府推動再多的政策都是多餘的;吃飯都成問題了還進口美國牛肉,聽了不生氣嗎?
接下來怎麼辦呢?執政危機迫使兩人都必須調整治國的風格,歐巴馬知道他「求變」的政見是當選的主因,人民要的就是改變;歐巴馬很清楚:「華府任何一位政治人物所遭遇的挫敗,都比不上一名失業、寄出上百份履歷表卻音訊全無的男人,不曉得如何跟家中妻兒交代接下來的貸款和保費是否還能按時支付。」「這些老百姓是我奮鬥的主要動力。」馬英九是否覺得失業的每一個老百姓都比代表國民黨參選的政治人物重要?這才是重點。
馬英九正在尋找馬迷對他失去的感覺,也見了一個家庭主婦,好不容易讓她找回對馬的感覺,但這樣一個一個的見,見到哪時候?一個好的政策不就可以讓馬迷找回對他的感覺,讓全民替他鼓掌喝采嗎?歐巴馬都知道「寧做一任好總統,也不願當兩任平庸總統。」馬英九總統如果還在為選舉布局,那就真的要和民意漸離漸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