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廟小法式微 傳承備受考驗

 |2010.01.27
2040觀看次
字級

【本報澎湖訊】「小法」是澎湖廟會文化中極具特色,也是澎湖宮廟操演各項科儀時的主要角色。但隨時代的改變,「小法」面臨著傳承中斷的情況,有待有心人士的努力與推廣。

台灣民俗信仰學會理事長吳永猛指出,「小法」宗教傳統儀式是從中國福建、江西、廣東等地傳入台灣後,澎湖各家宮廟予以發揚光大,成為澎湖廟會文化的最大特色。

文史專家謝子健表示,擔任神明隨扈是「小法」的一項重大任務,每次神明乘轎出巡,眾「小法」必貼身保護,排除邪魔妖道的騷擾。

但近幾年來隨著時代演變和少子化影響,澎湖各村里願意學「小法」的學童愈來愈少,出現傳承中斷的危機,有些人口數較少的村里,「小法」甚至已經絕跡。家住湖西鄉龍門村的蘇惠卿就反對兒子學「小法」,她說,兒子整天時間都耗在廟裡,功課多少會受影響。

吳永猛說,以前學「小法」是非常光榮的事情,現在卻被視為怪力亂神,引來家長反對。為扭轉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吳永猛在台北成立「普安法教學院」,並召集大學院校的宗教科系或研究所學生參與學習「小法」,由他施以完整訓練後組成小法團,希望經由知識分子的實際參與,改變大眾對「小法」的刻板印象。

小法團成立以來廣獲好評,經常受各地宮廟的邀請前往操演各項科儀,前年元宵節就曾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的媽祖祈福法會中操演,今年野柳保安宮的凈港儀式也已邀請他們參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