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彈性薪資 恐看得到吃不到

劉晁佑(桃縣龜山/助理教授) |2010.01.26
1514觀看次
字級

教育部端出大學傑出教授彈性薪資無上限計畫,擬成立專案基金並向各大企業募款,未來傑出教授年薪至少加碼四十至一百二十萬元。

計畫看似為傑出教授「加薪」,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大學為學術及教育單位,並非「生利」的產業,除非其知識管理體系與研究成果,能轉為重利潤及投資報酬率企業的「可操作的智慧」,成為增加生產量、提高產品品質、促進營收的營利工具,否則讓企業長期捐款,恐有實質困難。

何況,此「不樂之捐」有時並非所有企業主「心之所嚮」,若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及有效率的符合企業需求誘因,良法美意恐難持久。

其次,何謂「傑出」教授?是研究做得好,或教學口碑佳,還是推動社會服務與民眾繼續教育的熱誠?現在國科會研究計畫使用RPI(研究表現評核指標)及SCI(科學引證係數)等學術論文與研究計畫計分評點,來定奪何人為「傑出」教授,那社會科學與自然科、應用科學及工程技術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傑出」,要如何評鑑?計分評點已在學術界及大眾心目中,失去公平、普遍、與廣泛運用的印象。

此外,筆者擔心,在資產階級的學術領域,那些毫無研究資源的無產階級「庶民教師」,要如何做研究?在船堅砲利似「洲際導彈」的研究計畫,與基因微陣列等數位新生物科技的研究,往往也是燒錢的計畫,卻是國科會研究計畫趨之若鶩的標靶。

然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道德哲學思想,與法治社會規範領域的研究,卻似「小米加步槍」乏人問津,恐會造成教育的偏頗。

教育工作是百年樹人大計,及改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的千秋大業,難道要將其「點值化」、「功利化」及「化約成金錢報酬化」?這是真正在教學崗位埋頭苦幹、不計名利的培育後進的大學傑出教授,所不齒矣!

劉晁佑(桃縣龜山/助理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