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在一場論壇中,直言政府減稅政策是錯誤,還指出企業要有做大事、做難事的精神。此話一出可能對「產業創新條例草案」,能否在立法院下個會期過關投下變數,也讓財經首長和一些巴望政府透過政策補貼的企業,面子掛不住。
其實,不論是透過財政部的租稅減免,或經濟部政策補貼,而壯大的企業不少,而且長達數十年,也就是,這些企業由幼苗長成大樹,是從國庫合法搬錢去灌溉,而政府又從納稅人口袋中掏錢幫助他們。
對一個初步發展而且國際競爭激烈的產業,或是剛冒出芽的新興產業,這些政策是有必要,某些國家也是如此扶持產業,但是這些企業都已成為家大業大的財團,卻還要透過政府政策,才有勇氣面對風險,自己又不願掏錢投資,那多像人步入中年,又當了父母,還回過頭來找母親討奶喝,這不就是不成材嗎,政府還要繼續當孝子嗎?
真正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自然會求新求變,而非一直取之於社會用之於自己,同樣地,財經首長也有責任透過政策告知企業,政府不是奶媽,而不是向財團壓力低頭,大談降低遺產稅會增加資金回台的謬論,及在證券和土地稅改上,當隻永遠的鴕鳥,但悲哀的是,台灣現在的官員卻是如此,未來會出現有擔當的官員嗎?
西拉雅(北縣新莊/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