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國科會建議,大學指考英語科加考聽力及口說題型,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支持,但說設備不足,可能採取考生繳交英語能力證明的方式。
國人從小學到大學,學習英語超過十年,但普遍限於閱讀,聽力及口說能力不足,甚至出國留學無法開口,在課堂聽老師講解也吸收不夠。
不過,大學指考英語科加考聽力及口說題型,的確是有困難。首先,考場多利用中小學教室,不太可能加裝播放錄音設備,即使可以,由於不是隔音良好的密閉空間,考生也可能受到噪音干擾,而聽不清楚考試題目。
至於教育部長所言,繳交英語能力證明,倒是目前最理想的方式。譬如,全民英檢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可證明英語聽力、口說的能力,不但大學指考可用以給分,尤其適合推甄的參考,甚至可考慮托福的成績。
但是,全民英檢涉及城鄉、貧富差距的不公平現象。對偏遠、鄉村地區的學生來說,可能學校的聽力設備、師資不足,也鮮少有英文補習班,即使有,恐怕也沒有錢補習,先天上就差了都市學生一截;其次,全民英檢收費不便宜,家境清寒的學生可能繳不起報名費,而失去機會。
國科會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用意很好,教育部長的構思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這些問題若無法解決,恐怕徒增困擾。
柯建平(高雄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