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惠法師
佛教裡,在要集合大眾時,特別是西藏佛教,常會吹一個很大很大的喇叭,這個法器叫做「法螺」。
據說有個人很善於吹法螺,某日他來到一個村莊,經過供奉佛像的地方,便在那裡吹起法螺,藉以供養讚歎佛菩薩。
由於村子裡的人,從沒聽過法螺的音聲,紛紛跑出來看。此時,只見佛像前有個人跪在那兒,身邊放了一個法螺。村人好奇地上前問道:「喂!喂!剛才聽到好美妙的聲音,這聲音是從哪裡來的呀?」
這個人指指法螺說:「嗯,就是這個啊。」
「哦!真的啊,這個東西會有那麼美妙的聲音。」一大堆人七嘴八舌的講了半天。
「來,再唱一次,再來一次好不好?」村人對著法螺說。
可是,法螺一點也沒出聲,這時吹法螺的人告訴大家:「剛才的聲音,固然是出自法螺,可是它會發出聲音來,必須靠氣,要有人去吹它。如果沒有人吹,是發不出聲音來的呀。」
這個人說完話以後,又拿起法螺來,吹了一陣子,村子裡的人聽了,高興的說:「原來是這樣,好美妙啊!」
這則譬喻在說明什麼呢?世界上的一切景象,不管是美麗或醜陋,都無法單獨出現,必定有著各種條件因緣,整體和合起來,才能存在。所以法螺能夠發出這樣的聲音,也必須要有人的嘴,人的氣,甚至加上吹奏的技巧,才能夠發出美妙的音聲。
此外,這世間上很多人常在心外求法,特別是到了沒辦法的時候,就覺得我應該買這個、買那個……例如學語言,不少人買了錄音帶、錄影帶,各種學習語言的器材、書本,好像馬上就可以學會一樣。可是,他忘了再好的工具,再好的教本,如果學習的人不把心給擺進去,不把時間放進去,不把腦筋用上去,即使錄音帶、錄影帶裡的教學方法再好,還是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學會。就像譬喻裡的人,如果不願意拿起法螺來吹,再怎麼樣法螺都不會響。
所以,佛法常常指示我們:心外求法是不究竟的,凡事要從內心參究起,要從內心裡追求,至於外在的一些條件,只是附帶的幫助而已。一個人的用心如果不在這裡面,就像一部電腦即使再好,如果不開機,也沒有用啊,吹法螺的譬喻就是如此的指示我們。(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