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佛陀遇見上帝 成好鄰居

郭書宏 |2010.01.20
2395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台灣民俗信仰盛行,儒、釋、道神像共處一宮廟已不稀奇,但你曾看過佛寺與教會比鄰而居,且彼此尊重的奇景嗎?淡水鄞山寺和淡江教會即是一例。

沿著淡水捷運站對街的學府路前行,步行約五百公尺,右手邊將看到一道紅磚牆圍起的園區,內有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建築,正是俗稱「鄧公廟」的鄞山寺,寺旁建有一棟十層樓高的文化大樓,上頭竟懸掛寫有「淡江教會」四字的招牌。

成立於二○○一年的淡江教會,原位在淡水老街中正路上,由於教友日益增多,需更開闊的辦公室與聚會場所,於是特情商鄞山寺租用該寺文化大樓,作為布道傳教之地;在鄞山寺慨然允諾下,淡江教會於二○○五年遷移至鄞山寺文化大樓,在一樓成立新會堂與希望書房,於是出現佛教與基督教和平共處,「上帝」成了「佛陀」鄰居的特殊現象。

淡水鄞山寺建於清道光三年(西元一八二三年),至今擁有一百八十七年歷史,寺內因主祀定光古佛,又名「定光佛寺」。該寺是全台僅有的一座閩西汀州形式廟宇,且仍保存原貌,堪稱文化瑰寶。

與鄞山寺為鄰五年的淡江教會表示,當初決定搬遷至學府路時,有些教友對教會租用廟宇大樓有所顧忌,擔心將因此流失教友,沒想到教會之後不但擴大承租範圍,且陸續開設愛宴餐廳、翼流生命工場、卓越藝術中心、雅歌會館等工作坊,並推動「弱勢家庭陪讀」、「老人關懷」等計畫,以多元方式向社區居民傳達福音。

樂見淡江教會發展日益成長,鄞山寺表示,現今前來寺內參拜的遊客或民眾,多會順道至教會祈禱,鄞山寺也因為教會遷入而增加許多參訪民眾,讓原本幽靜的古廟建築,增添不少由基督宗教帶來的朝氣與活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