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與凌虐 台灣道德兩極

朱俐嬛(台北市/大學生) |2010.01.18
1067觀看次
字級

日前有兩則社會新聞,一為為了六千元將身障人士凌虐活埋,最高法院因嫌犯有悔意,將無期徒刑改判有期徒刑十五年;另一則是,九十歲的婦人不幸被機車擦撞往生,臨終前以寬恕肇事者,家屬遵循遺願,非但不求償,還以德報怨,幫助窮騎士籌保釋金。

道德一向為國人重視,教育也不斷強化這方面的教導,但真正有多少人落實?那位往生的阿嬤,選擇了寬恕他人,也解放了自己,家屬的寬宏大量,減輕了騎士壓力,這讓我們見證了寬容的真諦。

反觀身障人士遭凌虐致死的案件,加害的少年們因工作地點看到中度智障男子盜打電話,起了虐殺之意,最高法院判決十五年徒刑,被害者母親哭訴,生命的價值是由智商決定嗎?嫌犯們的智商高於受害者,難道就擁有了結他人生命的權力?

許多工作場所雇用身心障礙者,這是社會提供的照顧,大家理應協助他們,並引導融入社會,先天的不足並不能決定後天的命運,但不論是智能不足或身體殘缺,身障者在社會上備受歧視,許多人貌似憐憫,但遇到利益衝突時,第一個犧牲的是身心障礙者,甚至傷害,每每看到這種事件,令人不禁感嘆道德教育失敗。

外國人常稱讚台灣有溫馨人情味,學子在校時也能分辨是非善惡,為何進入社會後,價值觀就偏頗了?學校教育是銜接個人與社會的橋梁,那是否社會的功能失靈了?

政府在提倡有品教育時,也該思考推動社會的有品活動,否則只有學校教育,進入社會染缸後,就不知道德是何物了。

朱俐嬛(台北市/大學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