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了一個月有餘的寒假補課方式,在行政院長信箱被塞爆後,終於獲得解決,只是一件輕而易決,而且早該處理妥當的事,為何要弄到寒假前三天,在上級長官「震怒」後,才緊急處理呢?
當初各縣市的教育局處長,不是都堅稱召開校長會議,了解民意後才決議補課措施,那麼為何決議會背離民意?筆者認為,不外乎校長的調動皆掌握在教育局處長手裡,所以沒有校長敢在會議上,說出與局處長意見不同的民意。
至於當初堅持補課決定權是屬地方政府的教育部,為何在閣揆信箱被塞爆,就緊急召集各縣市教育局處長開會統一呢?筆者認為,原因仍不外乎行政院長是頂頭上司,在「專業堅持開罪上司」與「討好長官保住職務」衡量下,當然選擇後者。
雖然筆者認為補課方式確實應該全台一致,但若是因這種情形才統一,會令人深感不以為然及難過,不過,還有一個縣市的教育處長,堅持當初的決議,這代表他敢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只是該縣市在去年選舉政黨輪替,這位教育處長大概做不久了。
如果從中央到地方負責全國教育大計的長官,甚至學校校長,都棄專業、堅持,台灣教育成果可想而知。
李悅(南縣學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