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權力威信 在反覆中流失

王群仁(台北市/文字工作者) |2010.01.18
766觀看次
字級

環保署擬對走路抽菸,如果周遭適當距離沒有菸蒂筒、沒有攜帶菸蒂盒,或騎機車時抽菸等開罰,引發民怨,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向環保署長沈世宏反映民意,政策緊急喊卡。

這引發「以黨干政」、「架空行政院」等質疑,或「金小刀」要為馬政府撕掉遲鈍、無能標籤的解讀,我不想談這些政治口水,只想到公共政策形成的問題。

沈世宏宣布規範條文緊急喊停時,解釋是因既有的「菸害防制法」已有類似的規定,不需要再「畫蛇添足」。我認為,如果這種解釋為真,應探討公共政策形成的問題。

一項公共政策或法案的擬定,照理應該經由相關單位的專職人員詳細研究後,再訂出相關法規,因此,既然已有了比環保署規定還要完備的法規,環保署何以在研擬時沒發現?難道環保署要制定管理抽菸的法規,連「菸害防制法」都忘了參考?如果真是如此,相關人員顯然失職。

放眼台灣的公共政策與建設,出現類似環保署要規範走路抽菸的情況不知凡幾,大張旗鼓的要推動,卻沒有周詳的規畫,更沒有與民間溝通協商,建立公開的政策辯論管道,以至於法案推出後,民間專業團體推出一堆修正版本,輿論更是不滿,結果因考慮「社會觀感」不佳而停止。

而且,環保署的規定緊急喊停,可能是擋不住民意的壓力,可是,執政者固然應該傾聽人民的聲音,但民意極為容易被特定人士、利益團體操控造成影響,雖說民意、輿論發揮作用,阻擋通過不良法案,卻也經常造成一些立意良善的法案,因為阻擋了既得利益人士的好處,而被擱置。

如果公務部門花了時間和人力研擬法規,並信誓旦旦要施行,卻因民意抨擊草草收場,甚至取消,這種反覆對政府公權力是巨大傷害。

所以,政府部會在研擬公共政策時必須周詳,再透過政策辯論,納入民間或其他專業研究結果,制定更好的版本,以符合社會大眾利益,讓各界都沒有話說。

此外,日前民眾票選文官滿意度,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高居第一,彭淮南難道是講民主嗎?他在堅持專業上可是非常獨裁,但獨裁是為公,為社會大眾的利益著想,因而即便少數既得利益者抨擊彭淮南的政策,不但他不為所動,民眾也了解他是真心為國。

我想,這才是真正有擔當的文官該堅持的,只要是真的對社會大眾好,不要怕得罪某些民意,當然前提是這些公共政策是經過完備而周詳的研究。

王群仁(台北市/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