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部某國中發生導師因不滿學生撕考卷,便責罵學生「野蠻人」,甚至扯到學生印尼籍母親,要她跟媽媽一起「滾回印尼」。
馬總統意識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教育部編列大筆經費推行「有品」運動,但是以學生為重心,未意識到教師道德水準的重要。教師是學生的榜樣,一行一言都是學生學習、模仿的對象,若教師的身教是負面示範,將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品德。
所以,筆者認為,「有品」運動的對象不應只是以學生為主,也應再教育教師品德。
此外,多元文化已是普世觀念,近年來台灣社會也逐漸接受族群共生共榮,如今傳授學生知識與形塑品德的重要場域學校,竟發生老師言語鄙視其他族群,可見族群教育失敗,教育單位必重視這種現象,應強化這方面的教育與宣導,同樣地,不能僅對學生,也要對教職員再教育,避免造成偏差觀念。
彭祈(桃縣觀音/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