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鮮紫嫩綠衍生息」作為題旨,主要意趣隱喻清淨水源危機的問題,表達關懷原鄉的心情,並且聯想延伸創作題材。
台灣水源污染真的很嚴重。其程度並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如下水道建設普及率不及三成,廢棄物回收不徹底,過度使用化學物質,家庭廢水亂傾倒等,這些情況是造成居家環境污染的癥結。
山坡地濫墾,水源地水土保護不力,化學肥料的過度使用,廢棄土隨意傾倒,工業廢水亂放流等,這些情況是造成自然環境污染的弊端。
現在的生活用水大多由自來水公司供給,但是,坊間商家所販賣礦泉水或蒸餾水到處都有為例,回想幾十年前的台灣河川溪流澄澈見底,山泉清淨甘醇隨處都可以解渴;今日環境每下愈況差異頗大,就可以清楚瞭解到其間危害程度的嚴肅性,這種思考正是我對作品的創作動機。
我們瞭解現在的台灣比以前更進步、更開放,從政治、經濟、文化等都明顯地展示富裕自足,叫人感受到有錢的台灣真好。
很期望台灣在經濟富足後,也能平行思考環境與文化的配合度。有豐富的人文會產生「富而好禮」的社會,從莊子〈知北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明瞭對自然的尊重,調整物質與環境和諧共存,讓台灣名副其實成為美麗寶島。
本幅作品以布袋蓮、浮萍為主題材料,用寫實技法混合構成。全景式布局,運用疏密、濃淡產生虛實關係。想表達水的清澄明鏡般映照生命動態,這是本作品重要議題。
另一方面,我取用礬宣紙質特性,用水漬技法、彩漬技法,顯示理想視覺空間,採用立軸形式鋪陳畫面。
水的質感從畫面近處由濃轉淡漸漸遠去,微妙的顏色變化中產生波光水影,作為水面肌理紋路,畫出清澈透明的澄清水質感覺,並用金黃色施於水光波動處,益發水漾燦爛景象。
幾朵浮萍隨波漂浮,布袋蓮翠綠葉瓣與靛紫色花串清晰地露出健康的神采。為增進生命的感覺,畫面內容加入蝌蚪戲於水裡,蝌蚪可愛姿態增加律動趣味,充滿田野生態意趣。
「漬法」原取自傳統「撞水撞粉技法」或「屋漏痕」之技法,並擴大施於畫面中,讓作品產生整體量感的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