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來看電視,發現汽車廣告很多,尤以進口汽車居多,售價不乏數百萬元的名車,不禁納悶,景氣真的好轉了嗎?
可是,不但筆者的公司多年未加薪,親戚朋友也沒有人調整薪水,並沒有感受經濟復甦的「利多」,那麼,這些汽車廣告又是以那些人為訴求對象?
行政院主計處發布最新物價概況,十一月消費品進口金額高達十六億美元,創八十八年一月以來單月新高,近十年不曾見過這麼高的數字,其中,小客車較去年同月成長三倍、化妝品六成,增幅最大。
原來,進口汽車的電視廣告這麼多,不是筆者瞎猜疑。
中央大學日前發布調查,受訪民眾看好未來半年景氣,消費能力變強,開始願意花錢在汽車、不動產;但主計處上月公布,受景氣衰退、收入減少的影響,國內有三十二萬個就業者想多兼一份工作,以貼補家用,創下近四年最高紀錄。
很多人因為物價上漲、薪水不漲,需要兼差貼補家用,進口小客車卻成長三倍;十一月耐久財進口物價格,較上月上漲百分之零點二七,非耐久財上漲百分之零點六二。進口物價上漲,還有這麼多人購買,很明顯的是,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
經濟景氣也許有復甦跡象,所以進口車大肆做廣告,但很多人仍然工作難找,薪水仍然沒有增加,日子依舊過得苦哈哈,無法感受到經濟回春。
這其中的差異,政府應該多想想,如何拉近貧富差距,別讓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張慧敏(台北市/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