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素食,就不能不談談有機農業。有機農業的推動能否成功,關鍵在消費大眾能否調整思維與對「美」的價值觀,所以「有機思維」如同一種思維革命,革命並非都是在武力等念頭上打轉,牛津字典對革命的定義;「人心中對某一考慮或反應的大轉變。」
社會大眾明顯地忽略了農業運作潤滑、美化人生的功能,我們不敢想像台灣若放棄農業,會變成怎樣的景象?西歐各已開發國家雖然工商發達,但農業也隨著發達、農業科技愈形進步,也從沒人敢倡言放棄不敷成本、耗費政府補助的農業,因為親土的農業運作,保留良好的生態與居住環境,並調整人性,疏鬆工商社會的緊張情緒。
有位賴姓有機農友告訴我,他隔鄰有個農民才剛從事有機農法,對各種有機農法的要求與規定都毫無概念,就敢對外宣稱在種有機蔬菜,這讓賴姓農友心理很不平衡,認為自己是經過長期努力,才達到有機農法要求,別人卻可以輕易冒用,但後來他想通了,與其不理他,不如協力引領他走入正軌,共同為有機農業努力,賴先生說他覺得自己好像在昇華一樣。
我可以體會他的感覺,我也曾經憤世妒俗,以負面角度看待一切,但四年有機聞思修,逐漸讓我學會清淨身口意三業,真心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閒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有人問我,推廣有機農業四年有什麼心得?四年來上山下海是有些感覺,最大心得是我終於看懂了中庸的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