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說皮裏陽秋

范志新 |2009.12.03
895觀看次
字級

東晉褚裒,字季野。康帝時官至征討大都督。年少時,簡穆有器識。名家桓彝給他四字評語:「皮裏陽秋」。這是說褚裒表面對人不作臧否,而內心實如孔子筆削《春秋》,心存涇渭,有褒有貶。那麼為什麼不說「皮裏春秋」,而說「陽秋」呢?原來,這是因晉人避了簡文帝鄭太后阿春之諱。

古時朝廷為使臣民知所敬避,帝后之諱法有上榜、頒下之例。上榜,就是朝廷將該避之字榜示開列;若規定用何字取代,這叫立訓;頒下,就是將諱字公布下去。

「上榜」只使廷臣知所敬避,不以諱字命名,不以章奏犯諱。「頒下」,是不但使臣下,而且使天下吏民都回避。一般說,后諱(太后、皇后)只上榜,不頒下,而帝王兼而有之。

宮禁之諱,始自於周代,禮有內諱不出宮之說,外人無須避諱。到漢呂后執政,因名「雉」,就令天下避諱作「野雞」。《漢書‧杜鄴傳》說到雉升鼎耳的故事,即改「雉」為「野雞」。這大約是皇后頒諱立訓之始吧。而以後皇后諱只上榜而不頒下,也不立訓。

到了東漢章帝鄧皇后,先後立和帝、安帝,尊為太后。聽政前殿,太后東面,安帝西面。大臣奏事上書,一式兩份。朝堂之上,儼然二帝,太后詔書亦自稱朕。因諱「綏」,故酒泉郡「綏彌縣」,改作「安彌縣」。這是所謂帝諱與后諱「俱下」之例。俱下,即是后諱與帝諱一起頒行天下。

至晉代,又有「生母不諱」之制,這是因為帝王的生母,多有不是皇后的緣故。阿春是晉元帝的妃子,簡文帝的生母,卒後,簡文帝追諡為會稽太妃,自然不必避諱,上榜的份都沒有。但至孝武帝,尊為簡文太后,便避諱改「春」為「陽」。這是取春夏為陽之義。既上榜立訓,又頒下,這是「母因子貴」。

「春秋」變為「陽秋」:習鑿齒《漢晉春秋》、孫盛《晉春秋》、鄧粲《晉春秋》、檀道鸞《續晉春秋》,「春」俱改「陽」。

至宋人葛立方撰詩話取名《韻語陽秋》,是並其出處都已模糊了。其實,有文獻顯示:孝武帝太元之世,已不避春字。至於像富陽、蘄陽等地名,至今傳續仍不改,這是相沿成俗、習非成是,不能說為晉而避的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