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佛光山道場,座落在新加坡的郊區,人煙稀少,建築物十分袖珍,但在流水造景的階梯頂端,有尊沉思、笑口常開的黑色彌勒佛,坦白說,不像嚴肅艱深的道場,倒像一家歡迎千客萬來的飯店,也像提供身心休憩的會館。
金剛經組成琉璃牆
新加坡佛光山道場,用中式的舞獅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入了大殿,舒緩的涼風襲來,消去了艷陽的酷熱,殿內除了大佛外,牆上的星雲大師墨寶、觀音雕像和大佛背後整面的黃色琉璃牆,不斷映入眼簾。
「這根本就是藝術文化中心嘛。」有人讚嘆道:「真想永遠待在這裡,感覺好平靜,又明顯感到很有文化氣息。」佛光山駐錫的法師說,琉璃牆是由金剛經組成的,每一方格都刻有一個字,此話一出,再度吸引眾人目光,趨前仔細看個清楚。
馬來回教徒要禮佛
開完會後已是晚間九時,在回飯店之前,託友人再帶我們到道場參觀,此時道場已大門深鎖,卻有三、五個信奉回教的馬來人在門前徘徊,隨行的佛光山法師以為他們是肚子餓了,想來要些東西填飽肚子。
不過待法師上前詢問,他們卻說是想來拜佛,時間太晚,不知道怎麼進去,又捨不得離開。在法師與他們溝通的當下,我像被投中震撼彈般,久久不能自已,原以為即將爆發信仰上的衝突事件,卻忽然變成當下善意友好的宗教交流,此種轉變令人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