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骨質疏鬆很麻煩,釀為骨折更可怕,很多老人家和停經後婦女,因此失去生命的光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合作醫療中心主治醫師黃國欽表示,不菸不酒並加強運動,可以改善骨質密度,更重要的是,年輕時就要努力積存骨本。
主治醫師黃國欽指出,骨質疏鬆是因為骨質減少,加上微細結構改變,導致骨骼易脆。人體骨質在二十五到三十歲時達到巔峰,三十五歲以後,約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流失。尤其女性在更年期後,因為女性荷爾蒙減少,促進了蝕骨細胞的活性,流失速度加速到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台灣五十歲以上的婦女,大約有百分之十二同樣出現這樣的問題,六十五歲以上更高達百分之二十五。
他說,骨質疏鬆會造成慢性骨痛,而骨骼的易脆性將導致骨折發生率增加。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出現在髖骨、腕部橈骨和脊椎,嚴重時整個人形同殘廢,其中能回復骨折前活力的不到一半,有人甚至因髖骨骨折直接、間接死亡。
黃國欽表示,原發性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計有家族史、骨折病史、體型嬌小、運動量不足、吸菸、飲酒過量、咖啡因過量、鈣和維他命D攝取不足、早發性停經等。很多內科疾病也會導致次發性骨質疏鬆。
運動可以促進骨質密度上升,加強平衡感,相對降低了跌倒造成骨折的風險,黃國欽因此建議中老年婦女,把健行、快走或慢跑當作日課。
黃國欽認為,中藥在點的突破上不如西藥,但在面的涵蓋上卻更為廣泛完整。菟絲子、杜仲、續斷、骨碎補、淫羊藿、六味地黃丸、右歸丸、健步丸、龜鹿二仙丸等,都具有改善骨質密度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