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之旅{21} 隨祖師參禪去 龍門石窟(二之二)

杜荷/文‧攝影 |2009.11.20
746觀看次
字級

龍門盧舍那大佛盤坐在摩崖峭壁上,任由人間帝朝興替,盜賊敲毀販賣,仍然威嚴傳奇。因為在劃下第一刀起,大佛就是盧舍那也是武則天,代表了唐朝佛教的輝煌。

龍門石窟起於北魏興於唐,武則天時期最為燦爛,唐代造像占龍門石窟的三分之二。

「潛溪寺」為唐初開鑿的第一個洞窟,相傳是宰相李藩的別墅,中間主佛為阿彌陀佛。另有萬佛洞,洞中石壁刻滿小佛像,僅有一寸或幾公分高,共有一千五百多尊,正壁主尊亦為阿彌陀佛,顯示淨土宗已在此時興起。

淨土宗以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彌勒佛的彌勒淨土、藥師佛的東方淨土為主,因此唐朝石窟以阿彌陀佛造像最多,次為彌勒佛。其他宗派在龍門也有代表,如禪宗開鑿的洞窟「看經寺」、「擂鼓台」中洞等。

唐代最大一座石窟「奉先寺」,則有依據《華嚴經》雕鑿而成的摩崖石窟群像,長寬各三十餘公尺,碑文記載此窟鑿於武則天,歷時三年。

為此,武則天曾捐出脂粉二萬貫供養開鑿,並禮請國師善導大師監制。大師為淨土宗二祖,擅長造像藝術,他曾口念一聲佛號,便有一道光明從口出,十聲乃至百千聲,光明不斷,因此深受景仰。

奉先寺造像布局為中間一佛、左右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主佛為雍容大度、氣宇非凡的盧舍那大佛,佛面豐腴、兩耳長垂、儀表堂皇,極懾受人。

兩側弟子分別為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文殊、普賢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腳踩夜叉,顯得魁武剛勁;金剛力士更加生動,他們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全身筋骨隆起,粗獷豪放,氣勢逼人。

在藝術上,唐代以圓刀代替北魏平直刀法,佛像衣紋更飄逸,力士夜叉渾身肌肉,符合解剖原理,向外迸發一股力量。

唐朝是龍門石窟的第二個輝煌時期,當武則天退位、同年去世的同時,才從絢爛的頂峰跌落。武則天怎知,當年二萬貫脂粉錢,一直影響著千年後的今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