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夢想 忘記自己幾歲

李碧華 |2009.11.20
950觀看次
字級

古早人最多活一甲子,現代人卻可能活到一世紀,樂觀、開朗是老而彌堅最深的印象。經過歲月與智慧的累積,對於生老病死,他們始終看得很開,一句「那是老天爺的事」,說得豁達輕鬆。


「人生七十才開始,六十還在搖籃裡」,這是國民黨大老張群九十八歲說的戲言,與他的樂觀相比,另一種老人才年過半百,卻總喜歡調侃自己「一隻腳已踏進棺材」。

事實上,到了二十世紀,人類的平均壽命已增加三十年,是五千年歷史以來最大的增幅,活過一百歲的人瑞已經不再那麼稀奇了,從一九九○年到二○○○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一。這些戲劇性的轉變背後,有什麼原因?

新事物刺激大腦

套用歐巴馬的名言,就是「YES , I CAN. 」。兩項研究同時指出,認為自己自律、有條理的人活得比較久,而且,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也能減少百分之八十九。「如果你是個專注的人,就會用到更多腦力,」羅斯大學芝加哥醫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和心理學教授羅伯‧威爾森表示,立下個人目標,讓自己在期限之前挑戰成功。同時,嘗試新事物來刺激大腦,就能長命百歲。

美國心理學期刊也有一項研究顯示,百分之十七的美國人屬於樂觀派,他們對於人生有正面的看法、有目的感、社群感,而他們比占成年人人口百分之十的「悲觀派」來得健康。大多數的人則介於兩者之間,「我們應該盡力挑戰,尋找生命的意義,」艾摩利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凱利‧吉斯博士表示,「在最長壽的薩丁尼亞和沖繩兩個地方來看,努力工作固然很重要,不過,比不上和家人相聚、培養靈性、為他人服務來得重要。」

晚年美學不虛此生

日本作家曾野綾子在「晚年的美學」一書中也強調說,「無論生命在何時結束,人在死亡以前,總應該反省兩件事:第一件是自己有多麼愛別人、以及有多麼被別人所愛?另一件則是自己擁有多少有趣的體驗?如果自認比一般人還要豐富,那麼,就能算不虛此生了。」

「友善長者」是個趨勢,活動,活動,活著就要動,從內政部推行的「活躍老化」的九位代表人物身上發現,他們都比年輕人有活力,「人不要老了就被身體支配,頭腦要支配身體。」他們是力行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