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終於簽了!台資金融業引頸期盼,終於等待這一刻來臨,預料短期內金融業將大舉在大陸申設分行、子行,各顯神通加入當地金融業務競爭行列。
雖然金管會數度強調,MOU只是敲門磚,後續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訂更為重要,但金融業者無不認為,「遲到總比不到好」,先簽MOU後,已在對岸設有辦事處的八家銀行可盡速申設升格為子行、分行,也能進一步與中國當地銀行洽談合作、策略聯盟甚至入股事宜。
目前在中國已設立辦事處據點的台資銀行,包括彰化銀行、國泰世華銀行、第一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銀行、華南銀行、中國信託商銀、兆豐銀行等,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台商聚集地,未來也將是台資銀行集中的主要戰場。
MOU簽訂後,大陸十二家QDII(合格機構投資者),可投資台灣證券市場的金額上限最多將提高到新台幣二百到三百億元,金額雖不大,但中國放寬QDII投資台股,其實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未來兩岸經貿合作以及雙方相互投資的程度只會愈來愈深化。
而MOU中提及金融市場准入部份,大陸將開放給台資銀行相對優惠的待遇條件,例如將來可承做人民幣業務,以及開放陸資來台入股或投資房產等政策,都可有進一步放寬與鬆綁。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右)與金管會主委陳昨天上午到立院財政委員會報告MOU簽署進度,表示最遲不會在十二月五日選舉後簽署,並異口同聲表示會在雙方對等尊嚴的情況下簽署,言猶在耳,昨天晚間就閃電宣布兩岸已完成MOU換文。聯合報記者潘俊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