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與備忘】快樂的輓歌

隱地 |2009.11.16
3243觀看次
字級

那長滿野草的戲台彷彿已經荒蕪很久

雜耍藝人的身段和技巧也逐漸生疏

夏天過後採花的蜂群在瞬間逝去

……

流浪的詩人孤獨唱著絕望的哀歌

回憶如流星雨終於要殞落大地

肉身腐爛後骨骼像一張空洞的網

化成泥土的血管曾經有美酒流過

……

突然我發現生命裡竟有些哀愁

為了對抗這些哀愁我要高唱快樂的輓歌

這是王添源一首「十四行詩」裡的九句,收集在詩人二○○八年出版的《沒有ISBN的十四行詩》。

五十五歲的王添源,已於十天前因罹患癌症過世。他畢業於輔仁大學英文系,接著又得到淡江大學西洋語文所碩士學位,後來他還前往大陸繼續深造,又得了一個廈門大學歷史系的博士學位。王添源年輕時,身強體健,曾是輔大橄欖球隊隊友,也有柔道二段的技藝;曾任東吳大學英文系講師、書林出版公司主編,住院之前,他在銘傳大學龜山分校應用英語學系授課。

王添源對十四行詩下過功夫,他以「精省的篇幅,周密的思維,進行各種詩思與形式的實驗,音韻急疏有致」。王添源出版過幾本論著和詩集,但都打不進主流市場,譬如《往永生之路—愛彌麗狄金遜死亡詩》,(一九八八年,王添源自印);詩集《如果愛情像口香糖》(書林)上市八年後,才出版第二本詩集《我用膺幣買了一本假護照》(文鶴),再隔十二年,在始終找不到出版社的情況下,再度自費出版《沒有ISBN的十四行詩》,這次乾脆搞地下出版,連ISBN也不申請了,詩人心裡十分明白自己是弱勢中的弱勢,於是「為了不要造成任何困擾,例如人情、銷售、版稅、退書等出版詩集必須面對的諸多問題,就決定不去麻煩在此時此地日益蕭條的出版業、尤其是文學出版社。」

這一段話,我曾引在自己的前一本書--《回頭》裡,有一篇專為王添源詩集而寫的〈沒有ISBN的詩集〉。我也談到另一位已經往生的詩人季野,剛為季野出版了《人間閒日月》,還來不及送一本給他,王添源已經不耐等候而「化為一縷輕煙」。

王添源一九五四年生,嘉義人,他曾經寫過一首〈我的一生都在等待〉--像泥土盼望落花/我的一生都在等待/這樣的過程竟然如此遲緩/譬如地震搖落桌上的靜物//受想行識之間我只能秉持耐性/像時針等待急進的分針//或是邂逅星球的緣起與衰亡/在閃爍不定寂然無聲的夜空//然而,你已忘記我們的約會/縱使我的一生都在等待。

王添源深知真正等待成真的只有死亡。他其實早已為自己的死亡做好「行前準備」--他在一首題名〈死亡〉的詩裡這樣寫著:我們出生時不帶來什麼,死時什麼也不帶走/至於身後的榮辱褒貶,我們什麼也聽不到。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