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流感疫情大舉侵入校園,各校為避免群聚感染而採取停課管制。然而,由於缺乏周全配套,導致後遺症一一發作,讓師生不只擔心被感染,還要煩惱如何補課的問題。
目前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都是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三二五停課標準」,也就是三天內、有二名學生確認感染A型流感,就要全班停課五天。
不過,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指出,學校認定標準尺度寬鬆不一,有的班級雖然不只一個學生有症狀,但因不是在校園發病,所以沒有全班停課;也曾有學校因三分之一班級停課,竟然要其他沒事的班級也停課,這種「便宜行事」的做法,影響學生受教權。
教育部規定,有停課就須補足上課時數,但「怎麼補」則由各校彈性處理,因此從早到晚、從周一到周末,補課方式五花八門。以台北縣市為例,不同停課標準對停班數就有明顯影響:像北市採取「在校園內發燒」的認定標準,若學生在周末或是上學前來電告知快篩是陽性,就可取得公假資格在家休養,其他同學不需要停課;但台北縣則只要一個班級有兩名學生被確診,不論是否在學校發病,都須全班停課,因此永和市的福和國中就有班級至今已三度停課。
對此,福和國中教務主任李燦龍表示,由於該班並非密集停課,因此仍可利用其他時間把課補回來。但若只有單一學生停課,學校則是採取配套措施,安排學科「小老師」與學生連繫上課進度,等學生回校上課後,再由老師針對不足之處來補強。
學校「各唱各的調」的補課方式,不但影響學生的正常上課,也讓許多老師私下怨聲連連。任教於公立高中的陳姓老師指出,校方規定一律用周末補課,因此若周一有班級達到停課標準,最多有四個整天的課待補,會用復課後的兩個周末補完,雖然很有效率,但學生須連上兩周全天課,若周末有要事無法前來,也須辦理請假手續,讓學生叫苦連天,而老師也因接連補課而累個半死。國小補課情況也好不到那裡,許多小學教師抱怨要補的課實在太多,根本無法從本已排滿滿的課表裡見縫插針。
也有家長反應,自己的孩子已經停課兩次,不但打亂原本排定的補課時間,學校為了趕進度,更犧牲原本應該要上的體育課、音樂課。
「大家補課都補到怕了!」一位高中老師私下指出,國、高中的課本來就排得很滿,導致須用晚上或假日來補課,不只學生累,老師更累,因為停課時老師「仍得照常到校」,補課雖然是加班,但並沒有補貼鐘點費或其他補假措施。
補課後遺症導致惡性循環,為了「別害別人補課」,有學生雖然感覺身體不舒服,卻寧可吃退燒藥把體溫壓下來;也有家長在電話追蹤時語氣含糊不清,擔心請假會造成孩子學業落後。
對於外界質疑補課的亂象,教育部曾在五日召開會議,針對補課方式訂出三項原則:不要用午休時間、不要周末兩天都補,補課時數應由「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教育部希望藉此改善補課窘況,但成效如何,家長、老師都忍不住打上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