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法華經》中菩薩道、人間淨土等思想,並護持五十五巨冊《法華藏》的流通與弘傳,金光明寺舉行三天的「法華精進齋戒會」。住持妙蓮法師表示,能參加齋戒會的人,必定與《法華藏》有甚深因緣,應當珍惜,安住在法華三昧中。我很幸運,因支援引禮而參與殊勝的齋戒會,與「法華會」上諸善人聚會一處。
《法華經》最具代表性的四品是〈方便品〉、〈安樂行品〉、〈如來壽量品〉及〈普門品〉,〈普門品〉更是我們最耳熟能詳的一品。妙蓮法師說,有一次問信徒看過那些經典?答案大多是大部頭的經典,沒有人提到《心經》和〈普門品〉。這兩部家喻戶曉的經典,就像裹藏在衣內的寶珠,雖然就在身邊,卻常常被忽略。生活中,我們是否忙著各項事物,忘了生命的微妙處其實就在眼前?
戒會中最受戒子歡迎的是「法華三昧寶懺」。兩小時的佛事裡,超過一小時的時間在頂禮經中諸佛菩薩。智者大師設計如此重要的行門功課,我想是要我們從低頭中,成熟心中的菩提稻穗,好讓甚深微妙的真理顯現。
星雲大師在《迷悟之間》寫道:「從古以來,蒲團上成就了多少的悟者,多少人利用蒲團懺悔,洗去身心的污穢、罪業,獲得了心靈的解脫。」禮懺就像在剝洋蔥,在一禮一拜中,剝開身心層層的罪業與煩惱,從感動中清淨六根,像蓮花一般,出於淤泥而不染。
三天戒會圓滿落幕。回學院之前,我在大殿抽了一支法語,上面寫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法華經》義理甚深微妙,猶如盛開的蓮花,故名妙法蓮華。要進入微妙甚深處,除了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更得下一番功夫淨心意。如此,我們就會發現,法華會上的諸上善人,一直都在我們身邊。(nyochi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