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擬訂八月的最後一個周日為「祖父母節」,可是我擔心,如果不想辦法提高生育率,台灣未來還會有多少祖父母?
近年來年輕族群深植不婚、不生育的觀念,讓台灣成為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在這樣下去,二十年後的台灣,不要說「祖父母節」沒有人重視,連過父親節與母親節,在低生育率的趨勢中,都會逐漸「置身事外」。
現代人為了生活而奮鬥,到頭來卻連自己過父親節、母親節的資格都沒有,遑論將來會當「祖父母」,或許只會成為一群孤苦無依的「獨居老人」罷了。
年輕族群面對人口老化的趨勢,對生育似乎置若罔聞,其實也不能怪他們,因為置身於生存壓力下,未來對小孩的撫養及教育,自認能力不夠或賺錢只夠溫飽,而決定不婚、不生養小孩,這是他們最大的考量。
所以,政府既然要訂「祖父母節」,就應該先想辦法提高生育率,而要提高生育率最重要的是讓人民有無虞的經濟環境,能安居樂業。
此外,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在規畫老人的社區安養及長期照護制度時,更要規畫及營造未來台灣社會敬老、尊賢、安養、社區照護環境,及設計適合老人居住、健康照護的住宅與公共建築,並要有無障礙交通等,以保障老人健康,如此才有意義。
劉競明(台北市/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