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打分數 教學被評鑑淹沒了

孔令信(台北市/副教授) |2009.11.10
2944觀看次
字級

洪蘭教授在十月分參與醫學院評鑑時,看到台灣最拔尖的大學生上課姍姍來遲,進教室還在吃泡麵、啃雞腿、打開電腦看連續劇、趴在桌上睡覺…,讓她實在看不下去,後來好奇地再回去教室看了一下,發現不但原先睡的沒醒來,而且「陣亡」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上課吃東西、打瞌睡,難道教授不管?洪蘭教授指出,這是「制度」的問題,大學教師的升等評鑑,有一部分是讓學生打分數,造成年輕老師不敢得罪學生。

最令她憂心的是,政府花五年五百億拚卓越大學,台大不能只拚世界百大,學生品德卻沒教好,這樣的教育「走偏了」、「很危險」。

今年教師節時,有位師大的吳教授在媒體投書「是誰?害我變成林老師」,文中談到他在教書上的「懺悔」。他任教十年,今年受到學校表揚,他被學生私底下稱為「林老師」(恁老師),這是學生近來最火紅的問候語,專門用來問候「機車老師」,在尊重學生的受教權與進入教室的聽教權,他不想把點名變成最後逼迫學生上課的手段,甚至學期成績還放任學生「自我評量」,結果換來的是認真與不認真的學生都罵聲連連,直呼「不公平」。

其實,還是有認真的年輕教授,不光是只為了評鑑、升等而放任學生,同樣地,也有一絲不苟,嚴格教誨毫不懈怠的年紀較大教授,當然也有如洪蘭教授所說的「不敢得罪學生的老師」,只是,在檢視老師對班級管理的態度與方法時,我不禁要問,學生真的知道自己要上課嗎?真的知道什麼叫做上課嗎?

評鑑帶給各大學正面的效果就是體質檢驗,可是過度相信評鑑的結果,並用此來衡量大學的優劣,換來的就會是所有教學、行政業務等都只向評鑑看齊,老師不再為了教學而上課,完全是為了評鑑來做文書與相關作業,學生陪著老師一起表演,為何要教學?這個最重要的問題,全被「評鑑」淹沒了。

學生上大學就是為了要求學,求學的動力本來就是應該來自學生自己,如今上課只為應付點名、評鑑,就像考六十分一樣過了就好,這種的態度根本不可能有追求學問的快樂與動能,學習怎可能有興味?沒有興味的大學,學生只是在等拿文憑。

孔令信(台北市/副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