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民意識 讓社會更好

賴弘毅(苗縣竹南/研究生) |2009.11.06
551觀看次
字級

我就讀大學時,投入學生自治兩年餘,切身感受了多數人對公共議題的冷漠,社團活動找不到場地無所謂,公共設施壞了無所謂,學校外的世界再如何喧嚷也無所謂,每學期舉辦的校內選舉,據說投票率曾「高達」百分之六,但那是我識字以前的事了。

古時候讀書的主要目的就是從政,並非讀書人利欲薰心,而是國家為謀人民福利,設置了培育文官的教育機構及考試制度舉才,於是貢獻所學、回饋國家人民成為教育的核心價值。

儘管科舉後來令許多讀書人的心態變質,但讀書人關切國事、體恤百姓的精神仍延續著,他們大抵都有推己及人、為生民立命、先天下之憂而憂、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即便懷才不遇、終生困蹇,許多讀書人仍秉持風骨,身在江湖而心繫廟堂。

如今社會結構改變了,人人都有幸受教育。大學錄取率近百分之百,國家的文官體制不需要那麼多員額,可是高等教育卻培養出一批批識見卓越、學有專精,卻漠視公共領域的知識份子,大學生竟然連校園的生活環境、交通安全都懶得關心,甚至恥於坦言自己關心政事,讀書人過去對國家的憂心、對社會的關懷,彷彿都隨歷史湮滅了,國家編列的教育預算逐年提高,讀書人回饋卻不成比例。

公共事務不該只是政治或行使投票權,也不僅是看某些政論節目,而是廣泛的對國家民族的熱切,與期待「一切會更好」的願望,這樣的熱切、願望從古至今都具體地反映在教育制度中。

所以,知識份子背負的使命,不僅是豐富學養、發揮所長而已,更重要的是培養、建立公民意識,以學識、專長讓國家社會「一切會更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