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躁鬱症病患傷人或自殺的事件不斷在媒體上披露,使躁鬱症彷彿成為一個隱形與不定時的炸彈,一些不了解疾病本質的社會大眾,甚至將「躁鬱症」與「憂鬱症」混為一談。
憂鬱症、躁鬱症兩者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憂鬱症」泛指患者的情緒容易處於沮喪、低潮的狀態;「躁鬱症」則是有起有落,且患者處於低潮的「鬱期」,又比處於高亢的「躁期」來得多。也因為躁鬱症患者處於鬱期的時候比較多,且症狀與一般憂鬱症無異,所以容易被誤診為憂鬱症患者。
躁鬱症因個案所呈現的病徵不同而有幾種型態,第一型是躁狂與重度憂鬱;第二型是輕度躁狂與憂鬱;第三型是循環性情感疾病(情緒明顯的循環起伏)。
無論是那種型態,躁鬱症均會產生兩種非常不同的表現型態,當發病於鬱期時,個案的精神狀態萎靡,莫名的悲傷或是持續哭泣,悲觀、易怒、焦慮,感覺沒有價值,甚至反覆產生自殺的念頭,這種症狀可長達六至九個月,自傷的危險性極高,如果不加以關心和照顧,很容易釀成傷害事件。
據調查,因情緒障礙而罹患躁鬱、憂鬱症的學生有增加趨勢,但患者往往規避就醫,這時,必須依賴家人及親友的規勸、勉勵其就診,以鼓勵他們遠離躁鬱幽谷,面對陽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