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家裡,不要看皮皮是哥哥,個頭高,聲音又大,常常皮弟講不過,氣不過,追著哥哥就是打,偏偏這個哥哥不知道是疼弟弟,還是沒有「打回去」的概念,家裡經常上演著「一個吐槽、一個追打」的戲碼。
儘管兄弟爭吵、打鬧是一般家庭難免發生的事,但是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我仔細觀察家人互動的狀況後,發現皮弟之所以會「動手動腳」是有他的原因,因為在表達上、反應上、狀況上,他無法全面掌握,有時候會因為辭不達意,大人弄不清楚他在說什麼而急得跳腳。
後來,我想到把自己一向在演說中分享的溝通技巧,挑出兩招來運用。
其一,「你的意思是……」,在小朋友急著表達時,難免出現口齒不清,或語詞中斷的情形,如果這時大人斥責:「你到底想說什麼?」,有的孩子一退縮,可能就不開口,或總是以「不知道」來回應了。
當我剛開始練習蹲下身子,耐心問皮弟:「你的意思是……」,有時他會說:「阿嬤,你好笨,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但是,大人別生氣啊!聽到這種話也不會少一塊肉,我們就是有責任用對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果然在一次、兩次、三次……後,當他聽到「你的意思是……」,會迅速、正確地重新說一遍,這樣大人就能更明確了解他到底想表達什麼了。
其二,用「問句」代替「責備」,小朋友成長過程中,不免學到大人習慣性「我對你錯」的溝通模式,不知不覺用「責備」的方式與人相處。皮弟也是偶有「驚人之語」,譬如:「你是笨蛋」、「你很奇怪哩」,讓我聽了心生警愓,心想若能趁早引導,至少讓他學會多用「問句」,與人為善地相處。
有一天,皮弟正在書桌前畫圖,皮皮好奇地靠近看,一時興起,在未經允許下,竟拿起手上的鉛筆在皮弟的畫作上拉出一條曲線。這時只見五歲多的皮弟有模有樣地問哥哥:「你明明知道這樣畫,我會生氣,你為什麼還要這樣畫?」哥哥聽了後,也立刻拿來橡皮擦,一邊說:「對不起
!」一邊把那條線給擦掉。
我看機不可失,馬上鼓勵他們,我先告訴皮弟:「你看,你這樣心平氣和地問哥哥,他就會不好意思了。」同時也轉身告訴哥哥:「你懂得說對不起,真好,以後在沒有得到別人允許時,不可以自作主張哦!」
原來溝通也可以很巧妙,小朋友循著成長的道路,一點一滴地修正了互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