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國小時,班上有一名同學提早一年六歲入學,他是班上個子最小、動作最慢,及最需要老師照顧的學生,讀書、寫字,吃午餐都慢,因為讀不來,他沒跟我們升上二年級,重讀一年級。
以為那名同學基礎會打得更穩,其實不然,學過的東西再讀一年,失去新鮮感,不容易提起興趣。他重讀後,課業成績並不突出,人變得消沉不快樂,能怪他嗎?偷渡的家長得不償失。
另有一名同事也是提早入學的受害者,他說,讀那些尚未到達他智力的教科書,每一年都追同學追得很吃力,現在想起來根本沒必要,他發誓,絕對不讓子女提早入學,吃不該吃的苦。
那麼,延後入學會比較好嗎?以前我在山地國小教書,有個小孩十歲才被發現沒到校上學,入學後從一年級讀起,教科書對他來說太簡單,每次考試都是一百分,每次第一名都被他拿走,其他人根本沒有機會,對班上及齡入學的學童不公平。
我班上的資優生八歲入學,數學才教第一單元,他已把課本上的題目全部寫完,上課坐在那裡喊無聊,很讓人頭大。
讓他去考資優班,他不要,因為在普通班讀起來比較輕鬆,他輕鬆我卻不輕鬆,因為我還要照顧其他資質不同的學生。
孩子七歲是入學的適宜年齡,提早入學身心不夠成熟,學習過程痛苦,延後入學的孩子容易輕忽學習,怎麼看都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