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上網公告「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說帖」,指出「學生在校表現並非免試入學之必要條件」,而是採學區登記模式,國中生「不需要具備任何條件」,就可依學區登記入學,完全不必採計在校表現。但家長團體批評,這只是「畫餅」,大多數學生還是得拚在校成績,大考小考更加頻繁。
對家長及教師團體質疑的採計在校成績,教育部說帖中首度指出,該方案並未明定高中職及五專辦理免試入學時,一定要採計國中學生在校表現,因此「在校表現並非免試入學必要條件」。
教育部在說帖指出,「學區登記」國中生「不需要具備任何條件」,只要依學區,辦理高中職登記入學,完全不採計學生在校表現。
至於「國中薦送」及「學生申請」,也只有在國中申請人數大於高中職所能提供的名額時,才視需要採計在校表現。「國中薦送」各高中職提供的免試入學名額,將分配到各國中,學生不需要與全招生區內的學生競爭,不會出現校際競爭問題。教育部官員表示,「學區登記」適合招生供過於求、獨立的招生區,例如馬祖的學區。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認為這份說帖很不負責任。他表示,因「學區登記」的前提是學區畫分,然而學區如何畫分,不是地方政府辦得到的事;全家盟主張教育部要扛起學區畫分的責任,否則免採在校成績的管道,形同虛設。謝國清指出,根據全家盟從各地分會回報的情況,各地還是採計在校成績及基測成績,今年國三學生除了拚基測,還要拚在校成績,壓力一點也沒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