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華民國國慶在悄無聲息中過去了。十月十日當天,媒體上密集出現的新聞是九死二十一傷的國道大車禍、身繫囹圄的前總統陳水扁自稱是美國軍政府在台代理人,要求美國下令馬英九總統釋放他、大陸四川騰中重工終於買下美國通用汽車的悍馬部門…,各種國內外新聞中,唯獨沒有慶祝國慶日的新聞。
國慶日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全國性慶典,任何國家都不會任意取消相關慶祝活動。今年馬政府只在總統府舉行中樞紀念儀式,但停止一切國慶慶祝活動,理由很簡單:八八風災剛過,為悼念死亡同胞,因此取消國慶慶祝活動。
這個理由,也有人同意而接受。但換一個角度看,八八風災畢竟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中央政府也和國內主要宗教團體舉行過共同超渡法會。死難者家屬固然仍處於傷痛中,但個人的生命和國家社會都要向前看,目前風災已進入重建期,當災區民眾收斂悲傷、打起精神,準備展開新的人生時,總統若以國家元首的高度,在國慶大典中,以勉勵振奮為出發點,營造全國團結一心、克服困境、重建家園的氣氛,不是更正面而具有建設性的做法嗎?
也有人認為,當十月一日中國舉行盛大國慶慶典後,使海峽對岸的台灣處於尷尬立場。如果台灣也大肆慶祝國慶、甚至閱兵,似乎是和對岸打對台,與馬政府一年來努力改善兩岸關係的方向背道而馳;如果慶祝規模不如對岸,則可能在比較效應下,產生意外的紛擾。因此,不如停辦任何型式的國慶活動。
我們要奉勸馬總統,營造兩岸和平互動固然重要,但中華民國的國慶是對國家主權、領土與人民表達最高程度的認同與尊敬,不必也不應受到任何外在因素的影響而退縮。尤其當社會普遍對馬英九總統的領導魄力產生質疑時,在沒有充分理由下停辦國慶慶祝活動,是否適宜,不無疑問。
令人感慨的是,台灣與民間對國慶似乎無動於衷之際,我們看到一群在北大就學的台灣學生卻自動自發的慶祝中華民國國慶,他們唱國歌、拿國旗。雖然,為了避免引起困擾,這群台灣生是在十日凌晨跑到宿舍樓頂進行自己的小小國慶日慶祝活動,但十月的北京已經轉寒,他們又在氣溫最低的凌晨進行活動,可見學生們心中對家鄉的思念與為國家慶生的熱情,絲毫不受影響。這群學生的行動讓人敬佩。
政府也知道停辦國慶活動,不但會讓許多人若有所失,更會遭到批評,因此提前表示,二年後的民國一百年,「要辦一整年的國慶活動」,並宣布今年就成立民國一百年國慶慶典籌備委員會。這種做法,也顯示了馬政府出於不辦國慶的心虛與補償心態。
今年國慶已經過去,再苛責政府也無濟於事。但在台灣長期陷於國家認同爭議的情形下,國家領袖有必要團結民心,愛國不是見不得人的事,雖有些做法表面是形式,背後有深刻的意涵。民國九十九年的國慶日會是一番什麼光景?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