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民俗】山東大饅頭

劉興欽/圖‧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 |2009.10.08
3699觀看次
字級

「山東大饅頭─山東大饅頭─」一早賣饅頭的伯伯騎著腳踏車沿街叫賣。

這位伯伯人高馬大,是一位山東大漢,他的叫賣聲宏亮又渾厚,帶有著濃濃的鄉音,「山東」兩字的音調短而有力,「大饅頭」三字的音調清晰而長,像唱歌一樣好聽。

「豆沙包─饅頭─」,早晨十點多,又一位伯伯來賣饅頭,他的叫賣聲和前面一位的聲調大不相同。

這是台灣光復初期,大街小巷常見的景象。賣饅頭的伯伯,都是跟著軍隊撤退來台的,有的留在軍中,有的退役自謀生路。他們都因戰亂而遠離家鄉,隻身一人在這塊陌生的土地求生存。

失去家園,失去親人,這些伯伯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只能做個小買賣糊口。做任何生意都需要本錢,身無長物的他們,沒有錢能做什麼買賣呢?只能拿出在家鄉時做饅頭的功夫來掙錢,於是賣饅頭的山東大伯騎著腳踏車滿街叫賣,成為街頭一景,辛苦賺錢只為圖個溫飽啊!

賣饅頭的伯伯在腳踏車後座綁著一個大籃子,裡面放著白白胖胖的大饅頭。為了讓饅頭保溫,吃起來又香又彈牙,所以籃子外面都蓋著大棉被。伯伯賣饅頭時,動作俐落地拿出籃子裡的饅頭,又快速地將棉被蓋好,免得饅頭變涼變硬了。

山東大饅頭,個頭大,比一般扁圓的饅頭更加立體,白白胖胖的,真的很好吃。這種饅頭一樣都是麵粉做成的,但是因為發麵的時間不同,加上揉麵的功夫獨到,嚼起來就比普通饅頭更有嚼勁,味道也更香。山東大饅頭曾經是多少人家餐桌上的早餐,甚至也是正餐時的主食。

伯伯籃子裡的豆沙包,外形有圓的也有三角形的。三角形的豆沙包,上面三片麵皮相合的地方有些兒外翻,看去稍微翹翹的,外型很好看,吃起來也很美味。

除了賣饅頭和豆沙包,有些退役的阿兵哥也賣大餅,這種大餅也是包紅豆沙的。他們先用麵粉加豆沙餡兒做成一個大圓餅,沿中心點平均地切成一塊又一塊三角形,賣餅伯伯騎著腳踏車用那滿腔濃重的鄉音叫賣:「大餅─大餅」,聽起來像「打標─打標─」,剛開始真的聽不懂伯伯在叫賣什麼東西,買過了,吃過了,才真正聽懂。

現在騎著腳踏車滿街叫賣饅頭的景象已不多見,只在大醫院門口或市場還可以看到推著車子定點賣大饅頭的,饅頭的價錢也水漲船高,但是有嚼勁的手工饅頭,口味始終不變,每次細嚼這種大饅頭時,不禁會回味起從前街頭巷尾「山東大饅頭─山東大饅頭─」、「豆沙包─饅頭─」的叫賣聲。

劉興欽老師為這令人回味的景象留下了一首打油詩:

棉被蓋著大饅頭,

騎著單車滿街走。

踩軟雙腳喊破喉,

但願娶個好老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