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古文中的伏筆

鄭宇辰 |2009.10.08
1566觀看次
字級

伏筆是古文中的一種重要筆法,在篇首預伏一二語,以為下文張本,使前後皆有脈絡可尋,謂之伏筆。掌握伏筆,於理解及閱讀古文有莫大幫助。

伏筆的作用甚廣,欲實之遂者,先養其根;欲流之遠者,先浚其源,因此行文貴有伏脈。能文者,常在伏處閒閒著筆,初若無意經營,而等到應處再回顧前文,一一為之點醒,意在此而神在彼,使人難於捉摸,故有伏必有應,無應則非伏筆。伏之與接,須視有無應筆以為斷。若山斷而脈連,為伏筆之妙。

一、閒伏

閒處著筆,看似閒閒說來,卻為下文伏線,謂之閒伏。如韓愈〈送廖道士序〉:「五嶽於中州,衡山最遠。南方之山,巍然高而大者以百數,獨衡為宗。最遠而獨為宗,其神必靈。衡之南八九百里……」

此序為永貞元年,韓愈自陽山徙掾江陵,道衡山而作。初就衡山說入,謂其於五嶽中乃最遠且獨為宗,其神必靈,以下則以磅礡之筆述其水土之美與所生之神氣,並指出廖道士亦學於此。可見「最遠而獨為宗,其神必靈」是伏筆,閒閒說來,毫無刻意之工,以下「衡之南八九百里」等敘述衡山之神靈者與伏筆相應。

二、明伏

即預伏,其筆立竿見影。例如歐陽修〈瀧岡阡表〉:「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於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文章首段即交代在歐陽修父親葬後六十年才寫這篇阡表的原因,是「非敢緩也,蓋有待也」,此即為本文伏筆,明而易見,以下則拿穩「有待」二字大作文章。

三、暗伏

伏處不露痕跡,不見端倪,應時有脈絡可尋,是謂暗伏,又名隱伏。例如柳宗元〈小石城山記〉:「自西山道口徑北,踰黃茅嶺而下,有二道……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

該文用了一半的篇幅,抒發了他貶逐永州後遊歷自然時觸景生情的感慨,因此構成了文章的寫景和議論兩段。而中間過渡語「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即為暗伏,由此而發出下段議論。

簡言之,篇中可有可無者曰閒伏,至篇末回應而顯者曰暗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