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環保團體提出研究報告,指出國人的宗教放生行為不環保,不但造成被放生動物死亡,且許多外來生物活下來後,嚴重破壞本地物種生態,不利既有生物生存。
放生無論從觀念和作法都應該改變,因為現代環境已不再適合過往的放生模式,如果不考慮被放生動物的存活,及對環境的影響,恐怕全然沒有放生所強調的意義(功德),還會多生業障。
廟宇也要體認放生應變革,以同樣能幫助生命延續的利他行為,例如鼓勵人們以捐款、義務勞動服務、到醫院或孤兒院擔任義工等方式,逐步替換原有的放生。
這就好像有愈來愈多廟宇,因焚燒紙錢太過汙染環境,不再提供信眾焚燒服務,改用環保金紙或集中送至焚化爐焚燒,以減少廢氣和二氧化碳,甚至逐步推廣取代焚燒金紙的新作法,就是最好的示範。
宗教儀式的目的在幫助人淨化心靈、趨善避惡,原本不是一成不變,都是配合時代、環境的需求而調整。放生在古代的社會生活脈絡中,的確有價值和意義,但在今天生態環境高度汙染、物種生存脆弱的時代,隨便放生只會增加生態環境負擔,除了安慰心裡外,實際效果恐難彰顯。
目前許多民間信仰儀式都沿襲古代的農業、封建社會傳統,不一定都適用,宗教領袖應站出來呼籲、推動變革,將宗教儀式轉化為更符合現代社會、環境需求,才是真正對大家都有益的事。
王維道(北市/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