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裡的每個人都說:「嘟比嘴巴臭臭的」,最早提出這件事的是弟弟,他喜歡在睡前到我床上看電視,順便把嘟比抱上床玩一下。那天他非常靠近嘟比,觀察後問:「你幫嘟比刷牙了嗎?牠嘴巴味道聞起來怪怪的」。哥哥在房間也高聲的回應:「嘟比昨天跟我睡,牠的呼吸有味道」。最後連一向什麼都聞不太到的先生也說話了。
仔細檢查,果然,八歲的嘟比有兩顆門牙會輕微搖動,看起來還有些蛀掉了。我召集全家人:「書上說,狗一歲等於人的七歲,所以嘟比已經五十六歲了,你們不可以隨便餵牠吃糖和餅乾,狗年紀大後新陳代謝會變慢、變胖、會生病、掉牙,眼睛還會得白內障」。
兄弟兩人馬上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弟弟說:「對,就像婆婆一樣,最後要植牙。」他飛快的下了結論,同時督促媽媽要趕快檢查另一隻狗狗滴滴的牙和璐璐的貓牙。
在他們兄弟的觀念裡,我家一隻以為自己是人的「八歲狗」;一隻以為自己是狗的「四歲貓」,和一隻以為自己是貓的「兩歲狗」,其實都不能算是動物或寵物,而是我們的「親人」。雖然牠們對自身角色認知經常錯亂,但說起來都是情有可原的。
每天晚上,酷酷的哥哥會輕聲與嘟比對話:「你要不要到我床上睡?」 每晚,兄弟兩人競相把家中那隻「慵懶大貴妃貓」抱到自己書桌前伴讀。孩子和動物相處的情形往往給我很大的感動,有時我甚至覺得家中貓狗的眼神和表情,竟然和兩個兒子一樣溫和。
弟弟剛上國中時,我擔心他到家會害怕,三不五時打電話回家關心。他常不解的反問我:「家裡有嘟比、璐璐和滴滴,那麼多『人』,怎麼會怕?」
人和動物有一種奇妙的關係,雖然小動物的壽命,再怎麼都活不過人類。不過當小動物陪我們一程後,走時沒有怨意,無牽無掛,這份真情格外值得我們珍惜。
弟弟睡前拿聯絡簿給我簽名,我看到他在每日記事欄上寫著:「今天下午我媽媽替嘟比檢查牙齒,發現有兩顆已經鬆動會搖,就帶牠到醫院檢查,媽媽說嘟比開始老了。PS:不過牠還是可以活到我大學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