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心事】欲寄相思千里月

羅秀美 |2009.09.28
7909觀看次
字級

杜牧〈寄遠〉:「前山極遠碧雲合,清夜一聲《白雪》微。欲寄相思千里月,溪邊殘照雨霏霏。」此詩看似純然寫景,其實是寓情於景的佳作,「欲寄相思千里月」正好透露了詩人的心情。

詩人描繪了一幅清靜幽遠的風景畫。極目之處,碧雲遮蔽著遠山,清寂的夜裡,響起一聲微微的《白雪》古調,也不免令人懷想,彷彿夜裡北方一場微微的白雪飄落的情景。想要將我的相思寄託予明月,但見溪邊殘照,正好映照著霏霏細雨。

此情此景,悠然令人神往。

詩人杜牧,為人剛直有奇節,詩風遒勁,多切經世之務,是晚唐成就極高的代表性詩人。

但杜牧平素也以風流才子聞名,一大部分詩作也忠實地呈露了這種縱情聲色的浪漫生涯。然而,杜牧自稱「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在晚唐已趨華靡的詩風當中另闢一境。

可見,〈寄遠〉這首詩中的寫景、抒情,即明顯的表現了這種「高絕」的意境。

全詩不沾一絲塵俗之氣,並且聲色組合亦毫無激越之處,但詩人的情感與無奈卻在字裡行間瀰漫著,教人無法忽視。

詩人似乎只專注於描繪景物和情態,不事生發「多情卻似總無情」、「無情不似多情苦」或是「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之類的感觸。

然而,那雲遮遠山的清幽意境,以及溶溶月色與密密溪雨所形成的獨特氛圍,使整首詩充分傳達了「神韻」二字,餘韻不絕。

但凡男女情愛中的離別便是相思的開始,南朝江淹便有「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別賦〉)這樣的千古慨嘆。

相思是一種企盼,一種可望不可及的追求。相思往往伴隨著苦痛,一種無人能分憂解勞之苦,所以,離別之後的孤夜裡,常是「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李清照〈聲聲慢〉)的傷痛。

因此,孤單傷懷之時,便只有夜空中的明月能夠作為我寄託相思之物。

是以,相思千里唯有明月知曉,這一詩歌中常見的託喻手法,道盡天下男女的無限衷情,「千里共嬋娟」遂成為有情人共同的心願。也因此才有杜牧「欲寄相思千里月」這樣的佳句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